最近「斯卡羅」正夯,我也把前十一集追完,剩最後一集,雖然整體節奏略顯緩慢,純對話戲多如牛毛,但這部戲的製作真的沒話講,除了精緻還是精緻,忍不住豎起大拇指,可以的話,好想豎五根。
台灣近年認真拍的戲劇,總是雅俗共賞,不但有觀影的娛樂性,又具有展開各種「深刻文化」對話的可能性,斯卡羅,也掉在這個好看又深刻的象限中。
其中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ㄧ點,就是劇中的語言;
下方這張梗圖大概就可以說明,劇中語言的種類有多狂放。

總共有多少語言,不是我這篇文章要討論的重點,我感興趣的是整部戲的第一句話:「ina」
在劇中,ina是他們族語「母親」的意思,而菲律賓的Tagalog裡,ina也是母親的意思,這是為什麼呢?
難不成,斯卡羅是菲律賓人?
讓我們看下去。

Photo Credit: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
到底有多少人把母親叫做ina?
大股頭當然不是菲律賓人,這世界上有非常多人都稱母親為ina,其中最大的來源是「南島民族」
在環太平洋地區,臺灣、海南、越南南部、菲律賓、馬來群島,東達南太平洋東部的復活節島,西到東非洲外海的馬達加斯加島,南抵紐西蘭,東西橫跨二萬五千公里,都屬於南島民族。
南島民族說的語言,就叫做南島語系。
雖然是同語系,但可別以為南島語系有一種共通語言,反之,南島民族分布區域很廣,語言的數目超級多,根據2004年的民族語言網的資料,南島語系中共有1200種以上的語言正在被使用中。
雖然不同語言,但其中還是有很多殊途同歸之處,如果你對聲音比較敏感,應該不難發現,Tagalog(菲律賓官方語言)跟很多台灣原住民的族語,聽起來很類似,甚至有很多單字就是共用的。
像是豬,tagalog是Baboy,阿美族就叫做Fafoy,五則是都叫做lima,這些單字有很多種拼音法,但聽起來就是音同意同,可以說是完全一樣的字。
而這篇文章的主題ina,也是同樣狀況,台灣有很多族都稱母親為ina;像阿美族、卑南族、噶瑪蘭族、巴賽族、布農族、魯凱族等等…
講究一點來說,瑯嶠雖然是屬於排灣族的領地,但斯卡羅是卑南族、排灣族、阿美族的綜合體,所以稱母親為ina。
*排灣族大多的社稱母親為kina;卑南與阿美族,則稱母親為ina。
順帶一提,劇中的女主角溫貞菱,她母親就是菲律賓華人,有一半西班牙的血統,不知道這對她學習片中如此多的語言,有沒有產生一點原生的幫助。

Photo Credit: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
台灣居然是南島語系的霸主?
南島語系孕育如此豐富的語言與文化,而發源地,居然是在台灣?
目前學界普遍認為,南島語系最早成形之處就在台灣,之後才沿著島嶼,逐步擴展到太平洋各地,也被稱為:Out of Taiwan(出走台灣假說)
這假說一開始是由語言學家提出,但後來有越來越多學界的人,運用這假說去找到更多的證明,像是植物學家與基因學家都發現「構樹」特有的序號CP-17基因單型,明確指出這些構樹原產於台灣,間接支持「台灣是南島語族起源地」的假說。
而出過許多名著(槍炮、病菌與鋼鐵)的加州大學教授戴蒙Jared Diamond,也在英國著名《自然》雜誌宣稱:
「南島語,是台灣給世界的禮物。」
當然,除了出台灣假說之外,還有很多可能的假說,但我畢竟不是什麼學界人士,那麼久以前的事情實在沒個準,所以,暫時相信我想相信的就好。
難得台灣可以送世界一個禮物,就趕快接受這樣的榮耀吧!

除了南島語系以外,其他人也稱母親為ina?
如果硬要追溯的話,非洲Khoisan(科依桑語)中,Ina的意思是乳房,從乳房到母親的含義應該不難理解,因為母乳喂養舊來自母親。
這樣說來,把ina稱為母親的最早發源處,說不定來自非洲,畢竟全人類都是從非洲移民出來的。
至於是西往東傳,還是東往西傳,還是冥冥之中,大家都不小心把母親稱為ina(某種集體潛意識),這可能再過個1,000年都沒人能解答,或根本也沒人打算解答。
下次碰到南島語系的人時,你就可以問候他老母,不是,是問問他,你們是不是也把老母稱為ina?
結語
語言很珍貴,他是最單純且不刻意便能記錄下歷史軌跡的工具,甚至不同語言的結構,就能改變一整個民族的性格。
從這角度看,就該好好感謝「斯卡羅」這部戲,對語言如此講究,挑了個吃力不討好的方式,讓整部片的觀影門檻提高,卻非常引人入勝,雖然沒有冰與火之歌那種狂放的大場景,但人與人之間權力、平衡、生存跟價值觀的交疊,讓這部片依舊值得一看。
最後,送上導演曹瑞原的話:
「臺灣過往的歷史,像是散落的碎片。
《斯卡羅》是第一片,但也只是其中ㄧ小片!
希望未來,我們可以一起慢慢拼出那個「母親」的容顏!
也就是一直孕育我們的這個島嶼、這片土地的真正面貌。」
好了,沒什麼事的話,我要去琅橋為愛朗讀了,掰掰~
若想每週準時收看各類型營養廢文,與限定廢圖,還請按讚追蹤南漂作家粉絲團
如果對其他菲律賓話感興趣,也可以看底下這些文章

Photo Credite:https://newtalk.tw/news/view/2018-09-23/143309
菲律賓Tagalog 、馬來語Malayu 確實跟台灣Tevolang、Posongyan 非常像,至少你我他是類似的,ko 我、ikaw 你、teni/dia 他。南島語系口傳歷史加上遷移來遷移去,其實語言差異性真的挺容易產生分支的。也許現在社會有書寫系統也算是好事,希望台灣未來也有政治戰略導向的通用南島語,不然台灣再過幾年,南島語就幾乎要滅亡了,年輕的都不會講。